科普园地
九院精术
当前位置: 九院精术 >> 九院精术
65岁患者辗转求医,关节外科人工关节假体翻修术令其放“... “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听起来就很恐怖的髋关节假体翻修手术,术后居然可以恢复得这么好!给我的晚年生活重燃了希望!”
近日,65岁的蒋先生遭遇了一场意外车祸,导致其疼痛、功能受限,在外院诊治时X片提示左侧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辗转多院均建议其保守治疗,但经长达4月余保守治疗,仍疼痛明显,且跛行加重,最终经人介绍在我院关节外科就诊,最终接受翻修手术,患者恢复满意。
 
原来8年前,蒋先生在上海时曾因摔伤致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移位严重,因此在上海某医院接受了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蒋先生恢复良好。但近期遭遇了车祸,辗转多院后建议保守治疗,4个月后,蒋先生虽可下地行走,但左髋疼痛严重,且出现了明显跛行。经常活动的他因疼痛和外观跛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遂至多家医院就诊。每每收获的答复是继续密切观察,加强锻炼,瘸一点没关系。不甘心的蒋先生经朋友推荐来到我院就诊,关节外科专家门诊刘宇博士仔细询问了蒋先生的病史,观阅X片等影像资料,并为其进行了详细检查。
刘博士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告知其目前假体周围存在明显的骨溶解,且假体周围骨折未完全愈合,存在松动,左下肢短缩明显,疼痛剧烈,存在翻修指征,继续拖延不仅症状难以缓解,且易继发其他关节退变、骨盆倾斜及脊柱侧弯等病情,建议蒋先生住院接受翻修手术治疗。耐心、专业的解答令蒋先生对刘博士建立了信任,决定入院接受手术。
据文献报道显示,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60-80岁的老年人,此类患者的股骨颈骨折若存在移位,往往首选的治疗方案是人工髋关节置换。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术后仍存在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面临需要翻修手术的风险,就如病例中蒋先生遇到的情况。
住院后,关节外科主任顾三军、主任助理李海峰副主任医师和刘宇副主任医师等一同为蒋先生进行了全面的专科查体,并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拟定具体手术方案。最终在顾三军主任的指导下,由刘宇博士主刀手术,术中所见与术前评估完全吻合,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复查X片提示翻修假体位置、角度、大小均合适。术后查房时,刘博士告知蒋先生具体手术情况,医生们操作轻柔,不论取柄还是取臼杯造成的骨量丢失极少,且对骨缺损进行了松质骨植骨,并使用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涂层假体,无论是近期的稳定性还是远期的生存率都非常乐观,蒋先生听后如释重负。
术后次日患者即已下地行走,目前多次门诊复查,恢复状况良好,最让蒋先生开心的是双下肢完全等长,出门再也不用接受异样的眼光。
 据悉,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是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终末期关节病的最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技术成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逐渐增多,随之而来需要翻修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因缺少科学认知,“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这一名词本身已让老百姓产生退缩心理,因此“人工关节翻修手术”更是让人“闻风丧胆”。 
过去,由于假体及技术限制,仅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医院会开展此类技术。如今,我院关节外科在主任顾三军的带领下,已常态化开展人工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尤其是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技术达到省市内领先水平,以期造福更多的关节疾病患者。(通讯员 刘宇 宣传科)
 
 
 
 
 
无锡首例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术在我院成功实施!为... 人无骨不立,骨无关节不灵。踝关节是人体中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时人体的重量全部落在两个踝关节上,因此,踝关节出现问题会给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
近日,我院足踝外科主任许亚军、主任助理田建博士团队在积水潭医院武勇教授指导下完成一台“特别”的足踝外科手术——无锡首例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术,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按照传统做法,一般会给患者做关节功能位融合,把关节固定在一个方便走路功能位置。但是踝关节是一个集屈伸、内外翻和内旋、外旋等多种运动的复杂关节,如果只是做功能融合,简单地把关节“焊死”,会极大影响日后活动。而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堵点提供了可能,也为终末期踝关节炎病患提供了保留关节功能的新希望。
十多年前,70多岁的李先生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踝行走疼痛不适,初期疼痛症状间断性出现,近3年多来,其踝关节疼痛症状逐渐加重,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不仅不能上下楼梯,连下蹲这样简单的动作都支撑不住。
熬不住疼痛,李先生辗转多家医院问诊,每每收获的答复是做踝关节融合术,很可能影响踝关节活动功能。不甘心的李先生机缘巧合下得知无锡九院足踝外科擅长足踝部疾病的诊疗,遂慕名而来。足踝外科主任助理田建博士为李先生进行了详细检查,门诊行X线片检查提示:右踝关节关节病,胫距关节面破坏严重。“患者为终末期踝关节炎,如果不进行手术,右脚可能再也无法用力,会影响行走功能。”田主任与患者充分沟通病情后,李先生决定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住院后,足踝外科主任许亚军及主任助理田建博士一同为李先生做进一步全面、细致的专科查体,显示:右踝关节外观较肿胀,踝关节周围压痛,内蹲及踝关节前外侧压痛明显。踝关节被动背伸活动受限,背伸活动度减小,患踝下蹲困难。同时,CT显示: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变,胫距关节面破坏严重,关节间隙狭窄明显,关节面骨质硬化。
“我虽然70多岁了,但也不想麻烦家人照顾,想有个幸福的晚年,如果不能自如活动,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李先生对自己生活质量要求很高,考虑到其疾病的特殊性、复杂性,为解决患者的病痛,改善其生活质量,许主任高度重视,为李先生量身定制手术方案,行右踝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国际上先进的3D打印导板辅助定位技术,进行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
目前,踝关节假体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之一,适合60岁以上患者,相较于踝关节融合术,可以更好保留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是受制于假体限制,仅有北上广等少数一线城市医院才有条件开展踝关节置换术。在许主任的带领下,足踝外科全体医生克服种种困难,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顺利完成了市内首例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置换术。
患者术中及术后复查显示踝关节假体力线良好,大小合适,胫距关节假体配合良好。
病床前许主任、田主任再三叮嘱家属及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技巧。近半年的疾病疼痛一朝而解,李先生高兴坏了,连说:“早知道有这样的好办法,就不会被疼痛折磨这么久了。”
目前,李先生正在进一步康复治疗中。在科主任和医护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不日将如期出院。我院足踝外科此次成功开展的新一代国产踝关节假体置换置换术,填补了无锡市内在该技术上的空白。许亚军主任表示:“面对终末期踝关节炎,我们有了新的“武器”,期望能为更多的相关疾病患者带来福音。”(宣传科 通讯员许红霞)


有种“蛋疼”叫睾丸扭转,泌尿外科急救手术巧复位     刚结束的暑假里,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外候诊了一群  “割包皮”小患者。突然,一位母亲抱着一个12岁的男孩冲进诊室,焦急又略带歉意地说道:“医生,你快看看我家小孩的蛋蛋,他痛得实在受不了!”诊室内医生宗洪涛出于职业警觉性立马询问情况,得知患儿晨起一侧睾丸突发疼痛、恶心,当即安排患儿进行睾丸B超检查,结果显示:“左侧睾丸扭转,伴睾丸血供减少”。
    考虑到睾丸的重要性,一旦坏死,后果不堪设想。宗医师马上请泌尿外科主任夏强进一步会诊,夏主任查体后,当机立断安排手术探查、制订手术计划。手术室和麻醉医师紧密配合,在最短时间内完善了术前检查及麻醉准备。泌尿外科张连升博士等专家团队为患儿行急诊手术复位及睾丸固定。

    幸好诊治及时,复位后患儿左侧睾丸及附睾血供恢复,手术不到一小时顺利完成,获得了“蛋蛋保卫战”的胜利。患儿睾丸功能得以恢复,孩子妈妈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对九院泌尿外科团队表示衷心感谢。
    泌尿外科主任夏强提醒各位家长:睾丸疼痛,哪怕已缓解,也要警惕是否为“睾丸扭转”。“睾丸扭转”是泌尿男科常见的阴囊急症之一,指精索发生扭曲、扭转,进而导致睾丸血液供应障碍的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扭转的预后与扭转程度、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由于患者及其家属认知不足、医生误诊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睾丸功能丧失,进而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是挽救睾丸、保护生育功能的关键。
    下面小久医生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下“蛋蛋的忧伤”——睾丸扭转。何为睾丸扭转?即精索发生扭转后,睾丸沿中轴发生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后出现睾丸缺血性病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12-18岁男童多见,与青春期精索结构发育不良有关。
    睾丸扭转的危害。通常认为,睾丸扭转致使睾丸缺血12小时后,睾丸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睾丸组织缺血坏死,功能丧失,失去保留的价值。即使对侧睾丸正常,也可能造成不育。
    假如遇到男童发生一侧的睾丸疼痛,应想到本病可能,应及时就诊,不能耽误,以免发生睾丸坏死。
    睾丸扭转的表现。疼痛:多在剧烈体力活动或阴囊轻微创伤后数小时,中至重度睾丸疼痛急性发作伴明显弥漫性压痛和肿胀,可能伴随恶心和呕吐。还有部分睾丸疼痛发生在睡眠中,尤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在 半夜或早晨因疼痛醒来,这种表现很可能与快动眼睡眠周期中的夜间性刺激引起睾提肌收缩有关。
    肿胀:明显的睾丸肿胀多发生在扭转早期,而反应性鞘膜积液和阴囊壁上覆红斑可能在症状发作后12-24小时才变得明显。特征性的表现是:向上托起阴囊时,疼痛不轻反重。
    睾丸缺血急救黄金6小时。我们常常强调睾丸缺血急救黄金6小时,即在发生睾丸扭转6小时内睾丸复位,一般预后良好。那么是不是超过6个小时,睾丸就一定会发生缺血坏死呢?答案是否定的。
    睾丸损害程度与扭转后缺血时间和扭转角度均密切相关。因此对于睾丸扭转的患者,我们提倡越早发现越好,早期手术保留睾丸功能机会越大。(通讯员  宗洪涛)
外伤骨折术后经久不愈?创面修复团队为化脓性骨髓炎“缠... 化脓性骨髓炎,属于骨科疾病中的疑难顽疾,是在骨折术后发生骨感染,出现流脓、伤口清创、再流脓的恶性循环,经久不愈的伤口让患者痛苦不堪。我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慢创科主任薛明宇专家提醒:化脓性骨髓炎危害大,千万不可大意,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易转变为重度骨髓炎,甚至会威胁生命。

手术后复发感染的例子不在少数,炎热高温季节愈加频发。下面3个病例即为患者骨折术后,伤口出现化脓型骨髓炎,且在外院反复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无效,有严重者甚至被建议截肢保命。患者慕名辗转寻至我院创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卜凡玉针对不同病情,量身定制手术方案,最终保住了多位患者的肢体,免于残疾的他们对创面修复团队感激不尽。
【病例一】】20岁的小陈1个多月前不慎发生车祸,致右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右距骨骨折、头皮挫伤,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缝合+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术后虽予抗感染对症治疗,但创面愈合不佳,逐渐溃烂、渗液,反复予以抗感染、换药处理12天,无效。
年轻未婚的小陈担心右腿保不住,恐落下残疾影响日后生活,经人介绍找到我院创面修复科,专家经缜密检查发现其为创面多重耐药金葡菌感染,治疗难度大。经过精细定制的手术,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感染指标逐渐下降,创面愈合良好。






   【病例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34岁的徐女士身上。徐女士1个多月前外伤伤及左小腿,急诊入住他院,行左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左胫骨植骨术,后续又行左小腿坏死组织清创术+VSD引流术,手术虽顺利,但术后40天里,患者创面始终无法愈合,多次创面培养结果提示MASA感染即多重耐药菌感染,忧心忡忡的她转诊至我院创面修复科。

由于其左小腿胫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导致松质骨感染,累及关节,踢死感染清除难度大,但量身定制的手术十分顺利。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徐女士的创面感染终得有效控制。
 
【病例三】50岁的郁大姐11天前被机器压伤左上肢,出现左上肢肿痛,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伤以及骨外露,立即送往苏北当地三甲医院急诊行左上肢清创+肌肉修补+血管神经探查+尺骨、肱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术后仍出现肿痛疼痛,且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8.9℃,4天前出现创面破溃,伴脓性渗出,予左上肢清创+VSD引流,术后细菌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
当地医院建议继续进行多次清创手术,伤口始终无法痊愈让郁大姐很是无奈,打听到我院创面修复团队技术过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辗转到无锡。
我院创面修复专家检查创面情况时,发现其肘窝以及上臂、前臂前后均可见术后溃疡创面,创面可见炎性肉芽以及坏死筋膜、肌组织。由于肘窝创面涉及上肢主要血管、神经,手术风险极大。团队严谨术前讨论后,定制手术成功。术后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目前郁大姐创面愈合良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宣传科、创面修复科  郭晓峰)
切口仅仅8mm的脊柱微创手术,让260斤胖小伙重新站了起来... 8月下旬的一天,我院脊柱外科病房里,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主任孙振中正带队查房,和助手陈文锦博士检查患者术后情况时,彭先生对他们直夸:“因为体重过大,椎间盘突出让我受尽苦头,得知自己不得不手术,起初十分担忧手术效果和恢复期,没想到九院孙主任为我量身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手术时间短,关键是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伤口小不说,效果还立竿见影,前后也就4天时间,太厉害了!”




    今年29岁,身高190cm、体重260斤的彭先生近1个月来,感觉原本隐约的腰痛症状愈发严重,且左侧臀部和左大腿、小腿后侧也跟着疼痛起来,甚至一度连站立、行走都感到困难。最终,经受病痛折磨的彭先生慕名找到我院脊柱外科孙主任,详细检查快速诊断为:腰5/骶1的椎间盘突出症,明确很大程度跟他超标的体重相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脊柱外科团队陈文锦博士术前查体:患者直腿抬高试验20°阳性

脊柱结构复杂,毗邻脊髓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脊柱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让患者重拾“直立人生”。

术中工作通道定位


 
术中通道的安放
 
 
术中见松弛的神经根
 
经过了周密的术前准备和充分的病情沟通,孙主任团队对彭先生进行全麻下椎间孔镜下后方入路腰5/骶1椎间盘摘除术+神经根松解术。术中,孙主任仅在患者的腰背部取8mm的切口,在经皮内镜下即可清晰看到受压的神经根,并取出突出的椎间盘,60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切口仅8mm
 
麻醉清醒后,彭先生立感左腿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二天在腰部支具辅助下能下地正常行走,他不无感慨道:“浑身轻松,像重新活过来一样,没想到现在的微创手术这么先进!”术后第4天,步伐稳健的他就急不可耐地要求出院了。
 
患者术后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孙振中主任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痛,严重的双下肢行走困难,甚至瘫痪在床。传统手术方式创口大,对周围组织损伤也大,但此病症好发于腰4/5、腰5/骶1节段,该部位椎板间隙节段较宽,为后路椎间孔镜的治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术中切口仅1cm左右,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大影响,且无需磨除骨质,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即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低,恢复较快,复发率低。
 
近年来,我院脊柱外科由孙振中主任带领,在脊柱疾病微创治疗的道路上不断精进:省内最早开展骨滑移及肢体延长技术;国内较早开展关节周围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关节周围缺损;2016年,科室在无锡市内率先开展了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孔镜治疗;此外,在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孙主任带队较早开展微创术式: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微创手术的开展,将极大有利于减少饱受脊柱疾病折磨的患者的手术创伤,改善其生活质量,造福患者。
我院脊柱外科专家提醒广大市民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体重超标密切相关,建议大众注意减脂减重,降低脊柱患病风险。(脊柱外科陈文锦、宣传科)
门诊预约电话:0510-88706699
急诊电话:0510-85881107(24小时)
医院总机:0510-85867999 85811599
体检中心:0510-85811605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溪路999号(小桃园)
本站内容仅供健康参考,不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ICP备案号:苏ICP备20044205号-1
苏公网安备 32021102001051号
网站云防护:骏安检测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抖音号
页面版权: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   无锡市骨科医院   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